副食品
戒夜奶
拼圖
教養
產後瘦身
積木
親子共讀
親子餐廳
貼紙書
追奶

退學潮引發各級縮班危機 九成半中小學促推穩定措施

  前言 因應疫情及社會因素,過去大半年退學潮令學生人數減少,令學校面對的縮班隱憂變得複雜化。過去,學齡人口變化一般可按出生數字及地區發展作推算及規劃,而教育局審批開班數目基本上是在小一及中一,其餘各級每年雖仍會點算實際在學人數,但學校獲批的班數基本上都能以「六年一貫」的方式運作,即一年級入學後直至畢業,同屆的班級結構及教師人手一般都會維持穩定不變。但有別於過去,這次跨境生及移民觸發的退學潮,並不限於特定的時段(如學年完結時)、年級和地區,更遍及不同類型的學校,可能會引伸多方面的問題:一、退學不限時段,令學校更難規劃;二、縮班危機若遍及各級,會破壞學校原有的班級結構,若高中縮班裁減教師更可能影響開科數目;三、小一人口高峰期已過,部分小學正面對收生困難,在退學潮夾擊下形勢會更嚴峻;至於原本在回升的中學人口,亦有可能在退學潮下被抵銷;四、退學潮不限學校類別,據報國際學校亦受影響,若出現惡性競爭搶收學生,將令教學生態扭曲,更可能出現學生「上移錯配」的問題。 教協接獲不少學校反映,不同年級退學人數一旦跌破開班線,可能在同一學年出現多級縮班的隱憂,嚴重影響教學人手及學校的持續發展。面對這個退學「新常態」,教協進行是次調查,目的是了解學校受退學潮影響的深廣度,從而促請當局對症下藥,並及早與學界商討穩定措施,多管齊下,為學校開班及編制人手建立穩定的「安全網」。   調查方法 教協於5月7日至21日,透過電郵向全港954間中、小學校長發出網上問卷,共收回183份有效回覆,回收率約兩成。回覆小學有130間,中學有53間。 數據分析 調查發現,全部(100%)受訪小學及接近九成半(94.3%)的中學表示,有學生已經或計劃在本學年退學。回覆的130間小學,當中約七成(93間)流失1至20人,另近三成(37間)流失多於21人,其中有3間更流失多於50人。有一間規模較小的學校,受跨境學生退學影響,流失的學生數量佔總人數達20%以上。 小學:三份一學校表示大多數學生退學原因是「移民/海外升學」 至於學生的退學原因,三份一受訪小學(43間)表示,佔大多數是「移民離港/到海外升學」,另也有16.2%(21間)小學表示約半數學生因這理由退學;其次有12.3%的小學(16間)表示大多數是因為「搬屋」,有11.5%(15間)小學表示是「跨境生選擇留在內地讀書」。據部分學校的文字補充,退學原因還包括港人子女移居內地及接受教育。 七所小學來年需在小二或以上縮班 學生人數對學校開班數目及教職員編制有直接影響,全港官津學校近月已收到2021/22學年的「開班信」,列明各級班數及編制。調查顯示,有28間(21.5%)小學來年小一將會縮班,分佈全港14區;而過去因學生退學需在小二或以上縮班的情況極其罕見,但今次調查顯示,有此情況的學校已達7間,當中有4間更要面對小一及小二或以上班級同時縮班。 六成半小學憂慮2022/23學年小一需縮班 教育局向學校發出「開班信」,並會於開學後到校點算實際在學人數,即所謂「點人頭」,並按此計算下一學年的班數及編制人手。換言之,近月退學的「後遺症」,將會在今年9月開學後「結算」,並會在2022/23學年的「開班信」反映出來。調查顯示,小學對於能否在新學年按「開班信」取錄足夠的小一新生普遍不感樂觀,53.9%(70間)受訪小學表示對此感困難或非常困難。而若學校收生人數最終未能達到開班信標準,下一學年便要縮班,調查發現逾六成半小學(87間)擔憂或非常擔憂2022/23學年小一要縮班,另逾五成半(72間)更擔心連小二或以上都要縮班。 中學:受訪學校來年未有縮班  惟近三成對中一收生感困難 是次調查,回覆的中學有53間(29%),相對於小學,中學回收數量較少,而受退學及縮班影響暫時亦較少。調查顯示,58.5% (31間 )學校退學人數在10人或以下,另有3間「零退學」,而退學超過51人的中學則有1間。而根據近期收到的開班信,只有一所中學表示下學年中一需要縮班,中二或以上更無學校表示要縮班,可見中學問題暫時較小。 至於學生退學原因,中學則與小學相若,同樣是以「移民離港/到海外升學」佔大多數,只是中學比例更明顯,有超過42%(21間)學校表示佔大多數學生以此理由退學,表示佔半數的也有22%(11間)。至於跨境生及轉校因素則不多甚至沒有,其他退學原因包括:轉讀其他非文憑試課程的學校,如職業訓練局(IVE)課程,以及選擇就業等。 雖然中學問題暫時較小,但退學潮影響或陸續浮現,部分中學對未來收生及縮班壓力不無憂慮。調查顯示,35.8%(19間)受訪中學預計下學年退學人數會增加,28.3%(15間)表示對能否按開班信收取足夠中一學生感到困難或非常困難。同時,34.0%(18間)受訪中學表示擔憂或非常擔憂2022/23學年中一要縮班,另30.2%(16間)更擔心中二或以上也可能縮班。 總結及建議 穩定的教學團隊及學習環境對教育非常重要。調查顯示,不論小學或中學,亦不論學校有沒有縮班的壓力,均有超過九成學校(小學127間,97.7%;中學50間,94.3%)認同因應學齡人口動盪,政府應積極與學界研究應對措施,以穩定教學發展。 根據調查,小學認為最有助教學穩定的措施依次序是:下調各級開班線(80.8%)、凍結各級班數(79.2%)、盡快落實全面小班教學(76.2%),以及彈性處理「點人頭」規定(70.8%)等。中學方面,受訪學校較多支持增加編制教師,改善班師比例(69.8%),其他依次是彈性處理「點人頭」規定(64.2%)、下調各級開班線(64.2%)、凍結各級班數(62.3%)等。 教協對退學潮引發的縮班甚至殺校危機深表關注,特別是跨境生(包括退學及一年級新生大幅減少)及移民退學的人數難以預計,影響又可遍及不同年級及不同類型的學校,對學校震盪可能比以往更大。更重要是,現時的移民潮或許只是開端,加上疫情何時全面受控難料,在問題惡化前,必須預先做好規劃,減低可能出現的動盪。過去,教育局因應人口下降,在中小學曾推出不同的紓緩措施,有助穩定學校;較近期例子是由2019/20學年起,小一年級如「點人頭」後需要縮班,批班準則可由25人一班下調至23人,學校亦可逐年申請保留相關超額教師最多3個學年,但措施只適用於個別地區及小一縮班的學校。教協認為,有關紓緩措施具參考價值,例如可再放寛人數及容許處理小二或以上縮班的情況。不過,當局長遠應因應人口下降,改善師生比例及全面推行小班教學等,才能整體穩定學校發展,同時有助促進教育質素。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今年9月新學年的「點人頭」結果,將直接影響2022/23學年的編制人手,令人擔心學校在縮班的壓力下,被逼在暑假疲於奔命爭取各級生源。教協強調,小一派位下周放榜在即,中一學位分配也將於7月6日公佈,為免觸發新一輪學校爭相「搶學生」,以及大量學生插班轉校的混亂情況,教育局應及早與學校商討穩定措施,並停止政治干預教育,改善教學環境,讓學校及家長安心已是刻不容緩。   附件:詳細調查數據、回覆學校的意見(節錄)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