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食品
戒夜奶
拼圖
教養
產後瘦身
積木
親子共讀
親子餐廳
貼紙書
追奶

肝膽同病,治膽須調肝!膽囊有息肉,疏肝利膽就對了

 膽囊息肉是一種常見的膽道疾病,從病理角度常分為膽固醇息肉、炎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腺肌瘤等,多數屬良性病變。現代醫學主要以手術切除為治療手段,但術後復發率較高;但是運用中醫藥辨證治療膽囊息肉尤其是小

 膽囊息肉是一種常見的膽道疾病,從病理角度常分為膽固醇息肉、炎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腺肌瘤等,多數屬良性病變。現代醫學主要以手術切除為治療手段,但術後復發率較高;但是運用中醫藥辨證治療膽囊息肉尤其是小息肉(直徑< 5 mm),能夠取得較好療效。   中醫學對膽囊息肉沒有病名記載,中醫認為,膽囊息肉屬中醫學“脅痛”、“膽脹”、“積證”之範疇,病位在膽,涉及肝脾。 其病因多與情志鬱結、飲食所傷、體質肥胖、肝膽宿疾(如病毒性肝炎、膽囊炎伴結石)等有關。主要病機為肝失疏泄,膽腑鬱滯,日久氣滯血,發為有形之物。 膽囊息肉臨床表現以脅痛為多見,《諸病源候論》有“邪氣乘於胸脅,故傷其經脈,邪氣與正氣交搏故令胸脅相引而急痛也”。提出該病的發生於肝膽經有關。 膽液為肝之陰精生化聚成,生理功能以同行下降為順,膽汁的儲藏排泄為肝的疏泄功能加以調節,肝的疏泄功能亦包括膽的疏通暢洩。若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就會影響膽汁的分泌和排泄,而膽汁排泄不暢亦會影響肝的疏泄,所以本病病位在膽,病源在肝,膽病應從肝論治。   中焦脾胃為氣機之樞,但脾胃的升降運動亦有賴於肝膽之氣的疏泄,脾無肝膽不能升清,胃無肝膽不能降濁。因此脾胃有病可以影響肝膽,肝膽功能失調亦可以影響到脾胃,所以臨床上膽囊息肉的病人常出現食少,腹脹,這都是影響了脾的運化功能,脾失健運所引起的。 膽附於肝,肝膽因經脈絡屬,功能相輔相成,互為表裡。膽脹在發病過程中,往往肝病及膽或膽病及肝,形成肝膽同病。因此,對於本病的治療:膽病須治肝,治膽須調肝。 一是疏肝理氣以利膽,若肝鬱氣滯,症見脅肋脹痛,善太息,曖氣不止,納差胸悶,舌淡,脈弦或沉弦者,此類患者常伴不同程度焦慮症狀。治應疏肝理氣以利膽,可用四逆散加減治療;藥用:柴胡、枳實、赤芍、青皮、薑黃、川楝子、延胡索、佛手。 二是疏肝清熱以利膽,若肝膽鬱熱,症見右脅灼熱而痛,口苦而乾,心煩少寐,面赤,頭暈目眩,胃院滿悶或痛,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弦數者,應以疏肝清熱以利膽,常用左金丸、丹梔逍遙散、四逆散等加減,藥用:黃連、吳茱萸、牡丹皮、梔子、柴胡、黃芩、鬱金、川楝子、白芍等。 膽腑以通為用,治兼和胃通腑,膽氣以通降為宜,胃則受納、腐熟水穀。膽與胃在生理上存在著“膽隨胃降”的關係,能共同調暢脾胃肝膽之氣機,協同胃腑受納、腐熟水穀。胃失和降,則影響膽之和降。反之,膽的病變亦影響胃之和降。治療本病時,應注意降胃通腑,通過恢復胃之通降,達到疏利肝膽氣機之目的。 印度原裝進口 壯陽補腎專區 春藥催情專區 延時持久專區  增大增粗專區  助勃增硬 壯陽補腎 印度進口 迷幻催情 陰莖增大 熱銷產品 銷售冠軍  熱門春藥 所有商品 部落格  關於我們   臨床上,很多患者是以胃脘不適症狀反復不愈前來就診,常伴口苦、納呆、痞滿等症;因此在臨證用藥時要靈活辨證,隨證加減用藥。 35歲宋女士,自訴右脅部疼痛不適,牽引右肩背,伴見口苦口乾,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大便秘結,小便黃。去醫院經B 超檢查有直徑5mm的膽囊息肉。 舌質淡暗苔黃厚膩,脈弦滑。辨證屬濕熱蘊結於肝膽,肝絡失和,膽不疏泄,濕熱交蒸而發病。治以清熱利濕、疏肝利膽、和胃降逆。 處方:金錢草、廣木香、青皮、隔山消、元胡、薑黃、澤瀉、莪朮、生薏苡仁、連翹、大腹皮、絞股藍、炒雞內金、佛手、徐長卿。 連服7 劑後,諸症減輕,去徐長卿加枳殼,繼服40 劑,複查B 超,膽囊息肉3mm,又按原方加減服用2 月,複查B 超膽囊壁厚2mm,光滑,囊內未見異常迴聲。繼續鞏固治療半月。隨訪半年未訴特殊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