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食品
戒夜奶
拼圖
教養
產後瘦身
積木
親子共讀
親子餐廳
貼紙書
追奶

社團讓孩子學更多

美國跟台灣一樣,在教改裡尋尋覓覓,要讓孩子學會「帶得走的」能力與素養。然而,就在大家對「正課」下足了工夫後,卻意外發現,孩子在這些課堂上就像一條蟲,走出這些教室後,卻立刻變成一尾活龍,真正的學習在課外

美國跟台灣一樣,在教改裡尋尋覓覓,要讓孩子學會「帶得走的」能力與素養。然而,就在大家對「正課」下足了工夫後,卻意外發現,孩子在這些課堂上就像一條蟲,走出這些教室後,卻立刻變成一尾活龍,真正的學習在課外活動超展開…… 美國跟台灣一樣,不斷檢討行之多年的教改,有沒有讓孩子學到該學的東西?課綱應該怎麼改比較好?但是,兩個資深教育工作者走訪美國一圈,卻發現,孩子走出正課教室後的「副科」和課外活動,才開始真正的深度學習去眼袋。 得過「晨星教學獎」(Morningstar Teaching Award)的哈佛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瑪塔(Jal Mehta)是個教育學兼社會學家。在幾所高中與哈佛大學講課的費恩(Sarah Fine),除了授課,也喜歡實地考察、研究、寫作。兩個熱愛教育又喜歡親近第一現場的人,會碰出什麼火花?兩人展開了一場長達6年、橫跨美國、親臨30所被公開讚揚過的公立中學,想要探索美國教育改革的成效去暗瘡印 方法。 在數百個小時的親身觀察、訪問後,他們合寫了一本書《尋找深度學習》(In Search of Deeper Learning),揭開令人大失所望、卻有意外收穫的第一手觀察。 核心課堂上 學生不知道為何而學 他們首先失望的發現,那些被稱為創新、有願景、甚至被冠上未來學校美名的中學教室中,並沒有讓孩子學習豐收、擁有未來所需素養的答案。在那些學校的英文、數學、科學、社會等核心課堂中,學生常常恍神或用不著大腦,感覺無聊又被動。因為在課堂上,學生常常只是坐著聽講,或是填工作表、學習單,回答既有的知識等問題,寫著格式千篇一律的段落,重複計算問題,或做早就知道結果的實驗Dermes。 美國的中學許多課程有程度分班。在基礎程度的班上,學生常常心不在焉。在比較進階的班上,學生則為了取得正確答案與成績,犧牲對知識的好奇與探究。不管是什麼班,學生在被問到為什麼在做手上的事時,最常見的回答就是「不知道」,或是說,可能對念大學有幫助吧! 但他們也有個驚訝的收穫。當學生走出這些「正課」的教室,去參加社團、選修課、或課外活動時,發現學生個個打起了精神,變得很能幹、好奇又有信心,而且學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