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食品
戒夜奶
拼圖
教養
產後瘦身
積木
親子共讀
親子餐廳
貼紙書
追奶

帶孩子修復木屋,把歷史留下來

嘉義過去因著阿里山檜木而起的林業,餵飽了一世代的嘉義人,也讓嘉義成為全台灣最多木屋的縣市。但是隨著時代變遷,木屋被翻修、改建,漸漸成為上一代的記憶。嘉大附小老師呂文雅、沈桂枝設計了創意課程,帶領孩子參

嘉義過去因著阿里山檜木而起的林業,餵飽了一世代的嘉義人,也讓嘉義成為全台灣最多木屋的縣市。但是隨著時代變遷,木屋被翻修、改建,漸漸成為上一代的記憶。嘉大附小老師呂文雅、沈桂枝設計了創意課程,帶領孩子參與修復舊監獄宿舍木屋的設計,讓孩子認識自己從哪兒來,找回屬於嘉義在地的驕傲被蝨咬。 位在嘉義市舊監獄旁的矯正塾在颱風登陸前風光開幕,市長涂醒哲也到場揭牌。所有人席地而坐,在修復後充滿木頭味屋子裡,完全看不出原有的破舊。現場除了官員還有一群惹人注意的小學高年級生,他們身穿班服,在木屋的房間裡穿梭來去,就像是自己家一樣熟悉。問起木屋的特色,每個人都能侃侃而談介紹:「這裡最大的特色就是『新舊交融』,你可以看到在新木頭的底下,也保有舊木頭的痕跡」。這群孩子來自嘉大附小,他們參與了矯正塾的修復工作,也是這裡年紀最小卻對木屋感情最深的導覽員。 矯正塾是舊監宿舍群第一個改造計畫,也是日本時期給典獄長等監獄管理人員的宿舍。因為位置鄰近學校,嘉大附小老師呂文雅、沈桂枝利用一整年的時間,帶著孩子參與學校旁舊監宿舍的修復計畫。他們從認識嘉義的林業歷史,再實地到舊監宿舍踏查,了解木屋的構造與現況,最後設計空間規劃給木屋修復團隊,共同完成舊監宿舍的修復绿色债券。 用歷史找回文化認同 「對許多四、五十歲的嘉義人來說,木屋是情感的印痕,但對現在的孩子而言,卻可能只是個觀光景點,或者買名產的地方。」沈桂枝說,她與呂文雅帶著孩子重回上一代的記憶,種下顆種子,讓孩子認識自己從哪兒來。  從小在嘉義長大,木屋是嘉大附小美術老師呂文雅的兒時記憶,她和許多嘉義人一樣明白,嘉義曾是林業興盛的區域,仰賴著阿里山上的檜木,活絡經濟,也餵飽了一整個世代的人們。但是隨著時代遷移,林業凋零,當木屋被拆,也越來越少人關心這段嘉義曾有的興榮。「我是誰」這樣的疑問始終縈繞在呂文雅心中。她回想在教書23年間,不斷有學生崇拜外國文化,美國、日本、韓國總是學生間的話題,但是談到嘉義,每個人都低下頭。她開始想,到底能教孩子怎麼樣的文化認同? 面對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她們開始了一段「找路」的旅程。「想不到學校一邊是整修好的檜意森活村,另一邊是還沒整修的舊監宿舍」,兩人回憶起這個巧合,臉上仍有當時的雀躍。更巧的是,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助理教授陳正哲在籌畫舊監宿舍的修復計畫,開啟了大學生與小學生的合作膠原蛋白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