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食品
戒夜奶
拼圖
教養
產後瘦身
積木
親子共讀
親子餐廳
貼紙書
追奶

我多想讓你們看見這樣的眼神

我剛到爽中時,學區內國小學生有三成,甚至是四成,畢業後外流到鄰近的國中。北中寮學區到南投市的明星國中,只有不到二十分鐘的車程,對於偏鄉小校的學校背景(SWOT)分析來說,因為轉學通勤便利,在當年那是標

我剛到爽中時,學區內國小學生有三成,甚至是四成,畢業後外流到鄰近的國中。北中寮學區到南投市的明星國中,只有不到二十分鐘的車程,對於偏鄉小校的學校背景(SWOT)分析來說,因為轉學通勤便利,在當年那是標準的劣勢(W-weaknesses)或者威脅(T-threats)。 可是多年之後的今天, 那已變成優勢(S-strengths) 甚或是機會(O-opporunities)。 爽中在九二一地震那年,全校只剩下八十三位學生,目前有一百二十六位學生。這十九年來學區內因為少子化,國小畢業人數下降了30%;然爽中的學生人數量,在這幾年間,實際成長了將近50%。增加的人數,一部分來自於這些年以各種方式,包括遷居移入學區的市區國小學生;更多的成長是來自原本學區內國小畢業生。 轉進來的叫作教育選擇權,留下來的叫作基本受教權。 我們尊重且接受家長或孩子的教育選擇權,但無需臨深履薄。我們,特別是公立中小學的夥伴們,必須也應該要念茲在茲的是基本受教權。偏鄉弱勢地區走得了、轉得出去的,多半是當地家庭經濟尚可或者重視教育品質的家長;換句話說,走不了的多半就是弱勢中的更弱勢。而這些弱勢中的更弱勢,唯一可以翻轉人生機會的,就是仰賴在地公立中小學的教育。 2015 年3 月,我到彰化芬園國中,一個學校背景,非常類似十七年前或更早以前的爽文國中的學校。 當我在芬園播放爽文二二六六國樂團的演出畫面,只見夥伴們睜大眼睛地問我:「全校僅有一百二十六位學生,怎麼能組成八十人的國樂團?」 或許,他們更想問的是:這些鄉下孩子怎麼會演奏國樂? 這是我在城市演講很少會遇到的驚訝眼神,城市的人們習慣了孩子應該要有的教育資源——包括師資與家庭支持。但,只有一樣身處偏鄉的夥伴們,才知道要組成這個八十人的國樂團,是一件多麼多麼不可思議的事情。不可思議的,不是他們離城市水準有一大段差距的演出,而是這樣偏鄉弱勢的孩子,怎麼有機會或者有能力可以上臺、演出,然後自信地鞠躬,享受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