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食品
戒夜奶
拼圖
教養
產後瘦身
積木
親子共讀
親子餐廳
貼紙書
追奶

與孩子分房睡的4大基本原則

睡前儀式還能為孩子建立秩序感,趙崇甫說,一般孩子要到4、5歲才會看時鐘,在這之前都是記得事情的順序,固定且日日重複的睡前儀式,有助於建立孩子的睡眠習慣。

1. 用睡前儀式建立秩序感 爸爸媽媽最好能為孩子建立比較規律的睡眠規則,比方說,在睡覺前先洗個澡,穿好睡衣之後,唸唸故事書、唱唱歌,幫孩子蓋被子等等,「雖然這是老生常談,但可以讓小朋友有安全感,」徐嘉賢說。 林希陶則說,睡前儀式其實可以用行為主義來解釋,在心理學的理論中,人是有刺激就會有反應的,而且會產生心理上的連結,以他自己的雙胞胎孩子而言,在很小的時候,就知道「爸爸媽媽調暗燈光、泡奶給我們喝時,就是要睡覺了。」 睡前儀式還能為孩子建立秩序感,趙崇甫說,一般孩子要到4、5歲才會看時鐘,在這之前都是記得事情的順序,固定且日日重複的睡前儀式,有助於建立孩子的睡眠習慣。「但爸爸、媽媽也不一定要總是『搏命演出』,例如睡前故事可以找現成的內容來播放,」趙崇甫給這樣的聰明建議。 2. 保留彈性隨時調整 在練習分房睡的過程中,一定要保留彈性,徐嘉賢建議,可以先嘗試分床、再分房,也可以先陪孩子睡在他的房間,孩子慢慢能接受之後,爸爸媽媽再離開,就像戒尿布一樣,慢慢來,不要太極端,也不要太一板一眼。如果是孩子生病或心情不好時,會需要父母的陪伴,這時候分房睡這件事可能會回到原點,也別太挫折。 「小朋友對這個世界是很好奇的,你只要想著:『他每天都像是出國玩』,就能明白小朋友有多high多想玩,要好好睡覺有多困難,」趙崇甫說,先了解孩子,同理之後,就比較能包容。更何況,很多大人自己都有睡眠困擾,又怎麼能奢求孩子都好好的睡呢?大人還有很多資源能運用,但孩子只有父母,如果太過強逼孩子,反而會讓孩子情緒緊繃,更不容易成功。 3. 給足安全感,不吝稱讚 分房睡時,父母跟孩子都很容易沒有安全感,父母擔心孩子是否安全安穩、孩子擔心沒人陪伴。怎麼解決?徐嘉賢表示,其實很建議大家安裝有夜視功能又能雙向對話的監視器在小孩房中,可以跟孩子說:「燈亮著、爸爸媽媽看著你,有需要對著鏡頭講,爸媽會聽到。」 趙崇甫建議,可以跟孩子說:「爸爸媽媽都在,一定會保護你,你半夜如果起床,可以來爸爸媽媽房間檢查我們在不在,如果想要尿尿,也可以叫爸爸媽媽陪你。」關鍵在於讓孩子放鬆、安心,當孩子進步時,也要記得給孩子大大的稱讚與擁抱,讓孩子有成就感。 4. 用想像力應對想像力 多數孩子在3、4歲的時候會開始怕黑、怕鬼,這也是分房睡最容易卡關的部分,林希陶說,通常要到7、8歲時,孩子發展愈來愈成熟,這個情況才會改善。趙崇甫則說,孩子會怕黑、怕鬼,是因為他們的想像力開始開展,此時父母不妨「用想像力來解決想像力」,比方說,可以給孩子一個「魔法之吻」,告訴孩子這個吻可以保護他,有了這個吻就不必怕黑或怕鬼了。 在做好各種準備之後,父母也別忘了,要尊重孩子的獨特性,「有些孩子就是會留著一個東西、不想長大,」趙崇甫說,倘若孩子就是不想自己睡,父母壓力也別太大,畢竟孩子和父母的「專屬賞味期限」也就短短幾年囉! 上一頁:什麼時候適合和孩子分房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