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食品
戒夜奶
拼圖
教養
產後瘦身
積木
親子共讀
親子餐廳
貼紙書
追奶

【中醫爸爸】中醫治療小兒肺炎

小兒肺炎在中醫學中又稱「肺痹」、「肺脹」、「咳逆」、「馬脾風」、「肺炎喘嗽」。當中以支氣管肺炎最為常見,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以冬春季多見,而3歲以下的嬰幼兒患病率則較高。

小兒肺炎在香港並不罕見,每1000名5歲以下兒童,便有1名患上肺炎。世界衛生組織根據部分國家的調查報告指出,因肺炎死亡的人佔全世界各種原因死亡的5%。  小兒肺炎在中醫學中又稱「肺痹」、「肺脹」、「咳逆」、「馬脾風」、「肺炎喘嗽」。當中以支氣管肺炎最為常見,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以冬春季多見,而3歲以下的嬰幼兒患病率則較高。  小兒肺炎是由不同因素所引致的肺部炎症,多數由病毒引起。另外,居住擁擠、通風不好、營養不良、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等均為常見誘發因素。常見明顯症狀主要有發熱、咳嗽頻密,呼吸氣促、甚至呼吸困難。小嬰兒可能會口吐白沬。重症者甚至可能會併發心力衰竭、中毒性腦病等。  小兒肺炎恢復期的特色治療  在早期病情嚴重時,患者應當到醫院進行緊急處理,並服用抗生素。經過治療後,病情一般明顯得到改善,臨牀中毒症狀,如氣促、發熱已基本消失。可是正氣受損、餘邪未清,令咳嗽、痰多等症狀卻仍持續不退。此時,透過中醫治療能令病情得明顯改善。中醫治療目標在於徹底清除餘邪,保持身體中正常的菌群平衡,以達至恢復機體功能目標。  小兒肺炎恢復期多以氣虛邪戀、陰虛肺熱兩個證型為多見。  氣虛邪戀證型中,小兒常出現體溫時高時低,面色蒼白,容易疲倦及氣促。並以咳嗽無力,喉中有痰,指紋色淡,脈象細而無力為主症。主要治療方案以補肺健脾、益氣化痰為主。常用藥物有人參、陳皮、法半夏、白術、茯苓、海蛤殼、谷芽、萊菔子、防風、五味子等。  另外,陰虛肺熱的患者面色會較紅,口燥咽乾,經常感到口渴。乾咳而無痰或痰較少而粘稠,難以咳出。嘴唇較乾而呈紅色,口泛白沬。舌頭較瘦且紅色,乾澀唾液分泌較少,小便較少而偏黃色,大便則又乾又結。主要治療方案以養陰清肺,潤肺止咳為主。常用藥物有沙參、麥門冬、太子參、五味子、白術、杏仁、川地骨皮、桑白皮、百部、甘草等。  小兒肺炎在現今醫學科技中具有一定技術支援,父母在恢復期可從中醫治療入手,性質溫和,並藉此了解子女體質,對症下藥,顯然是有益於小兒肺炎的病情進展,使病情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