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食品
戒夜奶
拼圖
教養
產後瘦身
積木
親子共讀
親子餐廳
貼紙書
追奶

為何小朋友不聽話?向小朋友說不的技巧

對孩子來說,「不」甚比「可以」更重要。能夠說「不」才能學習自律,自我尊重與尊重他人;培養誠信,毅力以及快樂健康的生活。但是越來越多父母說不出這個字,無論是面對生活瑣事或關鍵時刻,往往明知道應該說「不」

家長必看! 為何小朋友不聽話?向小朋友說不的技巧 你知道嗎⋯⋯一個簡單但很重要的字 「不」這個字很簡單,英文的不(no)甚至比可以(yes)少一個字母,但很多小孩和青少年不了解或假裝不了解這個字。其實對孩子來說,「不」甚比「可以」更重要。能夠說「不」才能學習自律,自我尊重與尊重他人;培養誠信,毅力以及快樂健康的生活。但是越來越多父母說不出這個字,無論是面對生活瑣事或關鍵時刻,往往明知道應該說「不」卻說不出口,有這種現象確實值得憂慮。 為什麼我們很難將上一代或上上一代那樣對孩子說「不」?其實不難理解,因為我們(包括父母與孩子)都浸淫在一個什麼都說可以的文化。大眾文化不斷對我們洗腦,告訴我們任何時候想要什麼都應該立刻得到滿足。當然父母不應該每次都拒絕滿足孩子的願望,而是應在必要時說「不」,真正的疼愛關懷及引導是協助孩子克制強大的衝動和慾望,否則孩子不但學不會控制情緒,反而會被情緒控制。孩子的自制能力只能從適當的限制中學習,不論是優等生或問題小孩都一樣。 那應如何向孩子說不呢?我們大致可分為五個階段:周歲之前、學步期與學齡前、小學階段、青少年時期及對特殊需求的孩子說不。 因篇幅有限,今次這文章我們主要分享如何對學步期(大約兩歲至三歲)小朋友說「不」。 在一歲半開始,孩子會開始理解別人與自己不同,別人想要的也要自己不同。所以他們會表現出成人看見所謂恐怖的兩歲(Trouble twos/ Terrible twos)。我們要知道這些改變源自幼兒發現他是不同於父母的另一個人,有不同的感覺與想法,這些都是孩子全新的發現。 孩子就像一個小小科學家,不斷透過實驗探索世界。有些孩子做出不當的行為時會告訴自己不可以,明知道不可以做,但還是去做。發展心理學告訴我們孩子做這些事並不是為了讓父母抓狂,雖則有時候讓人感覺是那樣。孩子只是在測試他的極限,釐清自己可以獨立的範圍。但他們也知道這類測試帶有風險,加上天生需要與他人維持關係,他們會害怕被責怪。這就是為什麼幼兒最喜歡說的話是不要。 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可採用以下方法避免與幼兒爭持不下的情況出現: 1.)提供選擇 例子:愛麗絲的父親每天必須替她備好午餐,帶她到托兒所,才能上班。但每天他們在選擇食物都會有爭拗。 解決方法:愛麗絲的爸爸不用將所有食物放出來,應先在心裏選好兩樣食物,然後問愛麗絲:「你今天喜歡吃A食物或B食物?」 這樣可避免愛麗絲表現出兩歲小孩什麼都說不的習慣 。 要留意的地方:保持平靜與堅定的態度去提供選擇,避免與孩子鬥氣或非得曾出輸贏。 2.) 遵守限制與承擔後果 例子:潔蒂很喜歡玩Lego,但她會將Lego放在沙發上、廚房中、睡房????,甚至會放在妹妹的BB床上。媽媽曾因這件事對她好言相勸、解釋利弊,大吼大叫,但情況持續惡化。 解決方法:在玩Lego前,媽媽要溫和但堅定的對潔蒂說:「媽媽想你在沙發前這地氈上玩Lego,如你不能遵守,明天同樣時間媽媽會將Lego收起。」如不能遵守協定,媽媽要貫徹執行後果。 要留意的地方:這方法是希望孩子學習自我控制及承擔後果。孩子常常不斷測試底線在哪裏,所以一旦設定了限制,我們要讓孩子知道逾越限制的後果,務必讓孩子真正承擔他所選擇的後果。 3.)你無法永遠得到你想要的 例子:約翰很喜歡吃雪糕,常和媽媽爭拗,令雙方關係不愉快。 解決方法:媽媽可以用言語延遲滿足約翰想吃雪糕的慾望。媽媽可以說:「為什麼你要食雪糕?」約翰可能會說:「天氣熱!/ 我就是想吃。」媽媽可以說:「我們吃完晚飯才吃雪糕。/天氣熱,我們可以喝一杯冷水或一杯果汁。」 要留意的地方:父母可以表達你了解孩子的慾望,孩子即使無法獲得滿足,也會覺得父母你聽自己的慾望;學習用不同的方式說「不」,如「晚一點、夠了」;父母也可以告訴孩子什麼可以做,而不只是什麼不可以做。如「你不可以進入廚房,但你可以坐在小椅子上看着媽媽做菜/畫一幅媽媽做菜的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