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食品
戒夜奶
拼圖
教養
產後瘦身
積木
親子共讀
親子餐廳
貼紙書
追奶

【教大文章轉載】唔係講玩!遊戲對幼兒腦部認知發展的重要

暑假轉眼即過,相信不少家長都覺得是時候讓小朋友減少遊戲,專注學習。但研究顯示,遊戲對孩子-尤其是幼兒的認知發展有正面幫助﹗Pellis和Pellis(2007)在老鼠身上做了一項有趣實驗:他們把單單一

暑假轉眼即過,相信不少家長都覺得是時候讓小朋友減少遊戲,專注學習。但研究顯示,遊戲對孩子-尤其是幼兒的認知發展有正面幫助﹗ Pellis和Pellis(2007)在老鼠身上做了一項有趣實驗:他們把單單一隻年幼老鼠放在成年老鼠中飼養,這隻年幼老鼠和成年老鼠有自然的社交接觸,但就沒有機會和其他年幼老鼠作打鬧遊戲(rough and tumble play)。打鬧遊戲是年幼老鼠特有,沒有惡意的摔打或追逐,類似人類幼兒的自由遊戲。這隻年幼老鼠成長後,其腦部前額葉的發展較一般老鼠差。前額葉是負責分析數據、自我調控和社交互動的重要腦部結構!這個實驗的結果告訴我們:遊戲對腦部認知發展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 當然,人類並不是老鼠,我們不可以把在老鼠身上得出的結論直接套用在人類身上。但很多非實驗的研究都顯示,遊戲對幼兒的認知發展有正面影響(Ginsburg, 2007)﹗孩子遊戲時,家長可以注意什麼呢? (1)時間: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建議孩子每天最少有60分鐘的自由遊戲時間。 (2)人數:孩子可以自己一個玩,亦可以與家長或同儕一起玩。 (3)方法:遊戲沒有既定的規範,家長可以讓孩子作主導,決定自己想玩的情景、角色或規矩等等。 (4)成果:家長無須在意遊戲能否達到特定「成果」(如:玩完生字咭後應該可以學習到新詞彙);重點是讓孩子能夠在無壓力下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此外,心理學家Peter Gray(2013)指,不同形式的遊戲能幫助孩子學習不同的生存技能: (1)打鬧遊戲(Rough and tumble play):小朋友互相追逐,以一種開玩笑的方式互相扭鬥及推擠。Anthony Pellegrini(1987)指孩子在打鬧遊戲中經常大聲歡笑,反映他們十分享受遊戲過程,這種自由玩耍亦有助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 (2)建構性遊戲(Constructive Play):利用積木、黏土等玩具來建構別人能辨認的事物。孩子透過建構性遊戲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鍛鍊他們的抽象思維和組織能力。將物件重新改裝成新事物,亦有助提升孩子的創造力﹗ (3)自發性扮演(Pretend Play):孩子的扮演遊戲可能因性別而有所不同,女孩子偏愛以關係或家庭生活為主題;男孩子則偏愛扮演英雄人物(Smith, 2009)。這些自發性的扮演,見證了孩子的生活經驗、語言發展和認知進步,更重要是啟導孩子與別人交流的需要,促進孩子情感的投入,克服與其他孩子相處時的障礙。 (4)規則明確的遊戲(Games with Rules):棋藝遊戲、紙板遊戲及有競賽性的球類活動都是帶有明確規則。過程不但讓孩子在規範環境下學習如何作出最佳表現,還能從遊戲的勝負中培養孩子的同理心(Empathy),理解別人或自己面對輸贏時的心情。孩子可以在遊戲開始前自訂規則,最重要是他們能按已定規則來進行活動。 既然不同形式的遊戲能為孩子帶來不同的好處,作為家長的你,有讓你的孩子接觸不同形式的遊戲嗎?兒童的發展是多方面的;每一方面都環環緊扣。家長不妨定期與與孩子輕鬆地運動或遊戲,分享親子時光﹗ 筆者:輔導心理學家尹冠業先生、助理教授林俊彬博士 文獻出處: Gray, P. (2013). Free to learn: Why unleashing the instinct to play will make our children happier, more self-reliant, and better students for life. New York: Basic Books. Pellegrini, A. D. (1987). Rough-and-tumble play: Developmental and educational significance.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22, 23-43.  Smith, P. K. (2009). Children and play: Understanding Children’s World. Oxford: Wiley-Blackwell. Ginsburg, K. R. (2007). The importance of play in promoting healthy child development and maintaining strong parent-child bonds.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117, 182-188. Pellis, S. M. P., & Pellis, V. C. (2007). Rough-and-tumble pla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brain.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6, 95-98.   資料提供及授權使用: 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 CCFS  www.facebook.com/eduhkfsac/ ================================= 【多元學習】遊戲卡學說話,自製UNO增溝通 https://goo.gl/2KxLtL 【教兒樂】玩得多無益?遊戲促進成長好處多! https://goo.gl/1Wc2xu ================================= 慈慧幼苗IG經已面世,想知更多育兒知識和活動花絮,快d follow: https://bit.ly/2LyPEYp 如想了解更多正面育兒的資訊,可以瀏覽慈慧幼苗網頁:http://babyparent.org/ 請Follow 及讚好慈慧幼苗的facebook page:Healthy Seed Parenting 慈慧幼苗親子學堂,以獲得最快及最全面的育兒資訊。 及觀看Healthy Seed Parenting慈慧幼苗親子學堂youtube相關的育兒影片:http://bit.ly/2mSmAw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