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食品
戒夜奶
拼圖
教養
產後瘦身
積木
親子共讀
親子餐廳
貼紙書
追奶

「香港學童禮貌表現」意見調查

 香港家庭教育學院(IFE)於今年8月16日至25日期間進行一項有關「香港學童禮貌表現」的意見調查,以電話訪問形式在全港隨機抽樣訪問有子女就讀中小幼的家長,成功訪問539人,希望了解家長對子女行為及培

  香港家庭教育學院(IFE)於今年8月16日至25日期間進行一項有關「香港學童禮貌表現」的意見調查,以電話訪問形式在全港隨機抽樣訪問有子女就讀中小幼的家長,成功訪問539人,希望了解家長對子女行為及培育子女禮貌的看法。 超過八成子女不會經常主動說「唔該」和「謝謝」 調查訪問家長他們的子女過去的一個月中,會否主動說「唔該」和「謝謝」,結果發現超過八成(83.5%)受訪家長的子女表示間中(37.7%)很少(26.9%)甚至從不(18.9%)主動說「唔該」和「謝謝」,經常謹佔(16.5%);   調查更發現超過五受訪家長(53.6%)表示他們的子女很少(38%)或從不(15.6%)主動與人打招呼/或點頭微笑,超過兩成(21.3%)受訪家長的子女從不在每次進膳前叫「大家吃飯」。 香港家庭教育學院董事余榮輝先生表示,小朋友的禮貌應從細微的習慣開始培養,進膳前叫「大家吃飯」,主動說「唔該」和「謝謝」等習慣雖然只是一些小習慣,但家長應從小習慣開始教育小朋友待人有禮,並當子女作出有禮的行為,家長可讚賞子女的行為,鼓勵讓他們知道這些禮貌的小習慣應保持下去。 超過九成子女在意見不合時會駁斥或責罵長輩 調查訪問家長在意見不合時子女會否駁斥或責罵長輩,結果發現超過九成(90.2%)子女在意見不合時會駁斥或責罵長輩。當中,超過一成半(17.8%)子女經常在意見不合時會駁斥或責罵長輩。另外,調查亦發現接近四成(39.7%)受訪家長的子女經常(12.2%)或間中(27.5%)恥笑或辱罵他人或朋友(包括日常對話及或在社交平台)。   近一成家長當子女做出無禮行為時從不作出指正    此外,調查結果顯示,只有兩成半受訪家長(26.3%)會每次在子女做出無禮行為時經常作出指正,而有接近一成(9.3%)家長當子女做出無禮行為時從不作出指正。另外,超過兩成(21.3%)家長很少(14.5%)及從不(6.9%)在家教育子女要做個有禮孩子,並灌輸禮貌的重要性。 余先生表示,子女的無禮行為或和家長的態度有關。在上述調查可看見大部分家長並沒有每次在子女作出不禮貌行為時作出糾正,子女並不知道自己的行為無禮而持續作出無禮行為,甚至養成了習慣,難以糾正。當子女作出不禮貌行為時,家長應即時糾正子女,從而讓子女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錯誤,尤其是子女年幼時更應從小培養禮貌行為及正確的價值觀。  近三成家長自覺沒有禮貌   調查訪問家長認為哪一個在教育子女成為一個有禮孩子方面責任最大,結果發現不足三成人家長(27.6%)認為家庭教育,接近五成半受訪家長(54.8%)認為學校教育,近兩成(18.4%)認為政府公眾教育的責任最大 超過七成家長認為培育禮貌孩子非家庭教育最大責任  另一方面,調查訪問家長認為自己是否一個有禮貌的人(1分為非常不同意,5分為非常同意)。結果顯示,近三成(29.7%)家長自覺沒有禮貌(1-2分),只有不足兩成(18.2%)家長認為自己非常有禮貌(5分)。而超過兩成半(26.5%)家長認為子女並不是一個禮貌的人(1-2分),只有近兩成(18%)認為子女非常有禮貌(5分)。接近七成(69.2%)家長認為以身作側重要,給予4-5分(1代表非常不重要,5代表非常重要)。 余先生認為調查反映家長依賴學校去教育子女成為有禮的人而忽略了家庭教育和以身作則的重要性。雖然大部分家長認同以身作則很重要,但卻有不少家長認為自己不禮貌。家長的行為對子女的影響很大,是子女模仿的對象,因此家長應留意自身的行為,讓子女能夠模仿有禮的行為。   資料來源:香港家庭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