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食品
戒夜奶
拼圖
教養
產後瘦身
積木
親子共讀
親子餐廳
貼紙書
追奶

小朋友過乖過靜有甚麼要留意? 自閉症診斷及訓練越早,效果越好

 

  我可以做甚麼? 在長輩眼中,峰峰(化名)是個非常乖巧的孩子,他還是嬰兒的時候,從來都不會哭鬧,也不需要別人撫抱。不過,到他兩歲時,他的父母開始察覺這種「乖巧」有點異常,當時,他仍未能說出任何單字,別人呼喚他的名字,他也沒有反應。起初,峰峰的父母以為兒子聽力出現問題,遂帶他去健康院檢查,不過結果顯示他聽力正常,惟懷疑他患有自閉症,後來經過精神科醫生和臨床心理學家的評估,峰峰確診自閉症。 得知兒子患自閉症,峰峰的媽媽頓時手足無措,既責怪自己一直不為意峰峰的與眾不同,又擔心兒子不懂和人相處、發展不及其他孩子。許多自閉症兒童的家長都如峰峰媽媽一樣,感到焦慮、挫敗,甚至自我責備。 家長不應自我質疑,因為在自閉症孩子的成長路上,家長們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也只有他們可以做。心態上,家長首先要接受自己孩子的獨一無二,並調整自己的期望。家長要明白,自閉症是一個與腦神經發展相關的障礙,治療和訓練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掌握一定的社交、自理能力,日後能夠自我照顧,而不是令小朋友與「普通人」一樣。 然後,是發掘孩子擅長的領域,再幫助他們把這些長處發揮至極,成為日後的倚仗。舉例說,如孩子對電腦特別有興趣,可讓他們學習編寫程式,讓他們在科技界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家長亦要理解,他們和孩子的愛是相向的,自閉症小朋友未必懂得以言語表達感受,也未必表現親切,然而他們心底裡都可能非常愛護和尊重自己的父母。 我們常說,家長的訓練對自閉症孩子尤其重要,畢竟孩子與醫護人員見面的時間有限,大部分訓練都須在家中進行。先以行為訓練為例,家長可根據孩子日常生活的良好行為給予獎勵,鼓勵他們再接再厲,假設孩子每天必定要走同一條街道回家,如孩子願意走另一段路,就讓他們玩喜歡的玩具、選擇喜歡的食物等等。 家長也可利用日常生活情境,幫助孩子理解別人的情緒和感受,當他們遇上類似情況時,能夠作出適切的回應。例如,看到他人受到惡意批評時,可以向孩子說明某些行為、說話會傷害別人的感受,教導孩子避免這些不好的行為和說話。 此外,以日程表列明每天的流程和將會發生的轉變,有助穩定自閉症孩子的情緒。如家長打算外出用膳,但孩子習慣每天在家吃晚餐的話,家長可提早在日程表上標示這個變動及與孩子溝通,好讓孩子作心理準備,避免他們因生活習慣改變而產生負面情緒。 談回個案,峰峰確診後,媽媽除了定期帶他到診所見臨床心理學家,平日也把握機會和他進行社交訓練,經過一番努力,現在三歲的峰峰已懂得透過圖卡,以及運用一些簡單詞彙去表達要求,也會在別人說話時作出眼神接觸。這些進步,都令峰峰媽媽非常鼓舞。 有問題? 聯絡黃A博士 Email: finddrwonga@gmail.com 本文章已於東周刊第849期【杏林手札】及東周網刊登 https://eastweek.my-magazine.me/main/92613?fbclid=IwAR3bSkV9ZwgR_Rdrtx4f-wp7Bth3_HKShoIVt18Zzok-DLBAjTHawxe2N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