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食品
戒夜奶
拼圖
教養
產後瘦身
積木
親子共讀
親子餐廳
貼紙書
追奶

1歲幼兒接種疫苗須知

嬰幼兒的免疫力仍在發展中,接種疫苗是預防感染傳染病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衞生署根據「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為初生嬰幼兒至小六學童接種不同類型的疫苗及加強劑,令他們的身體產生免疫力,減低感染傳染病的風險。究竟一歲前嬰幼兒需要接種什麼疫苗?當中有什麼要注意?衞生署提供以下資料,為大家逐一解答。   免疫接種 產生抗體 免疫接種是將疫苗以注射或口服形式注入人體,令身體產生抗體以抵抗疾病的感染,從而減低感染傳染病的機會。假如大部分人都接受免疫接種,便會產生個人和群體免疫力,從而減低傳染病在社區蔓延的機會,令個人和社區健康和生命得到保障。由於初生嬰兒的抵抗力較弱,容易受傳染病感染,所以應該接受免疫接種。當嬰兒年紀漸長,便需在適當時間接受某些疫苗的加強劑,以維持免疫力。   香港的公營醫療系統是根據香港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轄下「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建議的「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下稱「計劃」) 爲嬰幼兒童提供免疫接種,以預防結核病、小兒麻痺症、乙型肝炎、白喉、百日咳、破傷風、肺炎球菌感染、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德國麻疹及子宮頸癌^。「計劃」的內容是根據本地的流行病情況和最新科研證據而制定。不同國家或地區均有不同的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其內容一般是根據當地的流行病情況而制定。香港衞生署則建議,兒童應根據通常居住地的免疫接種計劃接種疫苗,讓兒童接種疫苗後,得到全面保護。 (^ 由2019/20學年起,「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將為合資格的適齡小學女學童提供人類乳頭瘤病毒疫苗接種,以預防子宮頸癌。) 家長可以帶初生至五歲的子女到衞生署轄下的母嬰健康院接受免疫接種,或到私家診所接種疫苗。家長必須妥善保存所有免疫接種記錄卡或小冊子,因日後此等記錄可作為孩子曾接種有關疫苗的證明。   接種後輕微身體反應 一般嬰幼兒於接種疫苗後可能會出現輕微反應,例如輕微發燒、表現煩躁及注射部位輕微紅腫或疼痛,家長毋須過份擔心,可以按照醫護人員的指引及配方,給子女服食適量的退燒藥、止痛藥(切勿服用阿斯匹靈),或用凍毛巾敷在注射部位,以減輕痛楚。當嬰幼兒的身體不適持續或轉趨嚴重,例如發高燒(40°C / 104°F或以上),注射疫苗的部位紅腫疼痛在24小時後有增無減,家長便要帶他們去求診。   嬰幼兒於接種疫苗後甚少產生嚴重的不良反應,如家長發現嬰幼兒於接種疫苗後數分鐘至數小時內臉色蒼白、脈搏快速、呼吸困難、皮膚出現紅疹、甚至休克等,家長應立即帶他們去醫院求診。   大多數嬰幼兒都適合接受免疫接種,但個別嬰幼,包括有先天免疫力失調、患有白血病或腫瘤、需要長期服藥或治療(例如正接受電療、化療或服用類固醇)、上次接種疫苗後出現嚴重反應、對某些抗生素或其他物質曾出現嚴重的過敏反應等,必須經由醫生診斷,確定是否適宜接種指定疫苗。   一歲前嬰兒接種疫苗概覽 年歲 疫苗 初生嬰兒 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第一次) 一個月 乙型肝炎疫苗(第二次) 兩個月 白喉、破傷風、無細胞型百日咳及滅活小兒麻痺混合疫苗(第一次)、肺炎球菌疫苗(第一次) 四個月 白喉、破傷風、無細胞型百日咳及滅活小兒麻痺混合疫苗(第二次)、肺炎球菌疫苗(第二次) 六個月 白喉、破傷風、無細胞型百日咳及滅活小兒麻痺混合疫苗(第三次)、#肺炎球菌疫苗(第三次)及乙型肝炎疫苗(第三次) 十二個月 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及德國麻疹混合疫苗(第一次)、肺炎球菌疫苗(加強劑)、水痘疫苗(第一次)*   # 因應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轄下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就接種肺炎球菌疫苗所作出的最新建議,2019年1月1日或以後出生的兒童將接種兩劑肺炎球菌基礎疫苗及一劑加強劑,故無須於6個月大時在衞生署轄下的母嬰健康院接種第三劑肺炎球菌疫苗。 *水痘疫苗已納入於2013年1月1日或以後出生兒童的計劃內,而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及德國麻疹混合疫苗亦會繼續提供給在此日期前出生的小學一年級兒童。   以上資料由衞生署提供   慈慧幼苗IG經已面世,想知更多育兒知識和活動花絮,快d follow: https://bit.ly/2LyPEYp 如想了解更多正面育兒的資訊,可以瀏覽慈慧幼苗網頁:http://babyparent.org/ 請Follow 及讚好慈慧幼苗的facebook page:Healthy Seed Parenting 慈慧幼苗親子學堂,以獲得最快及最全面的育兒資訊。 及觀看Healthy Seed Parenting慈慧幼苗親子學堂youtube相關的育兒影片: https://bit.ly/2SASuL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