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食品
戒夜奶
拼圖
教養
產後瘦身
積木
親子共讀
親子餐廳
貼紙書
追奶

【育兒思語】從電子奶咀說起

 

  【育兒思語】從電子奶咀說起   和朋友外出吃飯,聽到旁邊有「寵物小精靈」比卡超Pika Pika,好奇一看,原來是小朋友一邊看I-pad一邊吃飯,吃得目不轉睛;又有一次搭小巴時,聽到「Baby Shark」,今次是幼兒一邊看手機一邊律動;與囝囝參加嬰兒爬行比賽,大多數家長的誘餌都是手機。可見電子產品已經滲透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更成為非常普及的育兒工具!   「電子奶咀」是指父母為免孩子扭計撒嬌或打擾自己的活動,於是提供平板電腦或智能電話,讓其獨處玩耍,因此這些電子產品的功能便如奶咀一樣,讓嬰孩不發一言、乖乖安坐。然而,近年的研究發現,長期使用電子產品對嬰幼兒有非常多禍害,包括肥胖、視力和聽力受損、肌肉和骨骼發展等生理問題,以及言語、社交發展遲緩、專注力下降和成癮等心理問題。   既然問題多多,為什麼家長還要用電子奶咀?在找出原因前,請家長先回想自己使用電子產品的情況。 1. 警覺性不足 有些家長覺得,自己工作了一整天,回家想放鬆一下,看看電視、上網瀏覽、打機闖關等,為了阻止子女搔擾自己用機時間,便給他們一部平板各有各忙。還是家長自己已經去到機不離手,難以自拔的地步?看少一秒手機已經感到不自在?子女不但少了溝通和玩樂的對象,而且更會模仿和學習家長專注手機,培養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的習慣,造成世襲成癮。另外,有些家長認為,自己細個都會看電視,輕視研究結果,仔細想想,從前接觸的屏幕就只有電視機,而且只有在放學後短暫時間才看到想看的節目,但現今一人一機,還可以挑選心愛的,情況實在差天共地。    2. 不掌握育兒技巧 面對孩子突如其來的大哭大鬧、發脾氣或難以管教時,為求立刻令其「收聲」,即使明知壞處多多,也只好出「絕招」以換取孩子瞬間安靜,逃避處理正面衝突。也有家長表示「悟已往之不諫」,現在卻覆水難收,每當想糾正錯誤,戒掉電子奶咀時,便是一場戰爭的開始。   家長應該怎樣做? 1. 調整心態─珍惜親子時光 「生」兒「育」女是生命中其中一件最無私、最偉大而又最艱難的事,由餵食、換片、洗澡等照顧瑣事,到自理、陪玩、管教等育兒重任,父母無不事事費心。相比之下,自身的閑暇玩樂,瀏覽網頁、煲劇、打機過關等明顯是次等的,無甚意義的,無甚挑戰性的。況且,父母與子女的親子時間並非無限的,實際上是由子女出世開始已是倒數,只是大家不知倒數計時器上的數字而已。到他們入幼稚園後,上小學升中學後,他們漸漸需要的不再是父母的陪伴,開始擴闊社交圈子,有自己的群體生活,甚至長大後組織自己的家庭。因此,好好珍惜嬰幼兒階段,多陪伴孩子,享受與他們共處的時光,享受他們還依賴父母的日子,建立良好、緊密的親子關係。  2. 提升育兒能力 初為人父母,很多事都是初體驗,很多事都不知怎樣應對,但只要抱着一顆與小朋友一起成長、一起學習的心,多問多聽多試,很快就能試到一套最適合自己及子女的育兒法。要明白孩子能力愈大就愈想實踐自己的想法,他們會嘗試將食物、玩具等倒滿地,會嘗試拍打家人、物件等,但凡他們「曳曳」,就是教育他們的最好時刻,作為照顧者最緊要是控制自己情緒,以簡潔肯定但不勞氣的語氣說說道理。   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是最優質的親子時間,父母在家時可每天抽時間與孩子進行親子談話、遊戲或伴讀,與年齡較大的小朋友可以一起玩桌上遊戲,在生活中慢慢培養出耐性。好天氣時帶孩子到戶外活動,在公園或郊外好好與孩子玩樂,享受大自然。外出用餐時,則可以帶備故事書、小玩具,紙筆貼紙等,讓他們專注力放在這些道具之餘,又可以訓練孩子的小肌肉發展、手眼協調、思維等的能力,還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愛與關懷,從中拉近彼此的距離,加強親子關係。  許多人會問我們「囝囝有沒有看電視?」有的,我們不是完全禁止接觸電子產品的派別,我們認為適量的接觸是必須的,但妥善運用及學懂如何控制,比起杜絕一切接觸更為可取。因此囝囝看電視是有規限的,事前要有預告,看完一集「妙妙屋」,就要關電視休息,即使扭計,也要狠下心腸按原定計劃關電視。試多幾次自然知道哭鬧無用,再引導他一起玩玩具或者看書,當發現親子活動比起獨自看電視更好玩,自己就會忘記原先想追看的慾望。 養育子女,是人生的重要里程,慶幸自己能陪伴囝囝成長,看着他長大,了解他的需要,現在經歷的甜酸苦辣,將會成為彌足珍貴的回憶。